老家的木房子,一直都保存完好,可从小感觉就是不同年代拼凑起来的。
最古老的那四间横屋,爷爷告诉我,这个房子是他的曾祖静芳公从百乐村搬过来修建的,大概建于清光绪24年到26年,到现在至少也有120年了。有的墙壁和楼板单块宽度近一米,可以想象当时树木有多粗壮,但毕竟修时已久,常常修补,换过柱子,换过门窗,房子也有倾斜,不得不到处加柱子支撑。墙壁、楼板通体熏得乌黑,写出的粉笔字比一般黑板的效果都要好,虽然房子单间都很狭小,可冬暖夏凉。我的两位叔曾祖父、爷爷奶奶都先后居于此。
年代稍晚的三间,爷爷从小警告我不要随便爬上楼去,说楼板太嫩,经不起折腾。后来才知道,并非如此,而是上世纪50年代初,为迎娶奶奶进门,曾祖父特意翻新的,是老架子换的新墙板,新旧交杂,也算是特色。到如今,这几间房子也是70余年历史了。
紧挨着的是独门独户的四间,我生于斯长于斯,厨房的墙壁是竹篾,一到冬天就被吹得呼呼作响。父亲说,这是为迎娶母亲而新建的,当时农村里刚刚实行责任制,还从县里很远的地方买来的木材,品质参差不齐,过程也很艰辛。虽然简陋,但毕竟独门独户,宽敞亮堂。
1993年,家里又加修了三间木房,一直忙活到1994年,上梁时候的盛大场景还历历在目,这在当时当地也是大喜事,木匠师傅都说,房子修得好,木料整齐,家兴业旺。不到十岁,我又住进了新房。
2011年,父亲说,现在到处都是新洋房了,咱家也得有。说干就干,于是就启用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储备在那的宅基地,新修了宽大的砖房。
又搬到新家后,奶奶说,真没想到快八十岁了,还可以住进洋房生活。
我说,您进门这几十年,修了这么多次房子,不是越住越好吗?
奶奶说:这辈子能走几步平坦水泥路,下雨不担心屋漏,下雪不用搭梯子扫雪,不用防老鼠搞破坏,真是快乐(方言,舒服),都是搭帮共产党。
从清末到建国初期的房子,从改革开放后到即将跨世纪的房子,再到新时代的洋房,我都住过,都有深深的体验。从灰尘土路到地板瓷砖,从黑不溜秋到整洁明亮,从原始简单到讲究设计,“小家”的一百年变化,也是深刻折射出我们党领导人民奋斗,从求解放到求富强,领导着伟大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胜利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一百年,我的小家,亲历亲证,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我的小家,和你的小家,他的小家,合一起不就是千万家么?千万家,就是国。
奶奶说的最朴实,哪怕是走上了几步平坦路,也是搭帮共产党。
没有党,便没有我们今天的一切;没有党领导着我们奋斗,就没有现在的平安和幸福;没有党领导着“大家”的强盛,就不会有“小家”的甜美与安康。
我们感党恩,更要跟党走。把对党的无限感恩,化作坚定不移跟党走的信念与力量。展望新的百年,房子更大更亮,道路更平更宽,事业更红更火,日子更甜更美。
(基础教育发展中心党支部 杨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