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疫情对全球粮食供应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越南、哈萨克斯坦、埃及等主要粮食出口国宣布禁止粮食出口。这在国内引起一些恐慌,一些地方出现了抢购大米的现象,有人甚至扛回了500斤大米,有超市米架被抢空。
在遇到灾害或危机时,囤积粮食,应该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本能反应。但人类的生存延续不是靠本能而是靠理性。今天人们的文化知识素养大为提升,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比较方便,完全有能力凭借自己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资讯,对粮食供应形势作出比较理性的判断,从而决定是否需要加购粮食。
粮食供应的平衡、粮食价格的稳定、粮食质量的保证,其实与我们每个人的行为有关系,我们都是粮食安全的维护者。我们抢购粮食,会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市场粮食供需平衡,造成社会心理恐慌,从而会造成新一轮的粮食抢购,这又会进一步加剧粮食供需的不平衡。粮食供应一紧张,别有用心的人就会囤积居奇,哄抬粮价,引发粮食价格较大波动。因为粮食价格上涨,商家觉得有利可图,难免不发生以次充好的现象。同时,因为家中抢购粮食太多,一时吃不完,又会造成粮食的陈化变质。
如何做合格的粮食安全维护者呢?
一是不能传谣。面对某种物资供应不足的信息时,不要轻易相信,尤其不要充当传言谣言的二传手三传手。传言谣言传播得越快越广,给社会带来的恐慌就越严重。要坚信,保证基本生活物资的供应是政府的责任。即便某样物资暂时短缺,政府绝不会坐视不管。比如口罩供应,疫情初期那么紧张,现在供应已大大缓解。
二是不要抢购。粮食完全不用抢购。首先,国家粮食供应是有保障的,用不着抢购囤积粮食。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每年生产的粮食还有较大剩余。中国出口粮食同时也进口粮食。进口粮食不是为了弥补粮食供应不足,而是为了优化粮食产品结构。其次,抢购囤积粮食会打破市场供需平衡。市民抢购粮食,造成商家粮食被抢购空,商家不得不紧急大量补仓。可市民因为家中已经囤积粮食,商家大量进的粮食卖不动,形成积压。积压久了,粮食品质受到影响,更加卖不动。这样,原来比较稳定的供需平衡在一定范围内被打破。所以在抢购当中没有赢家。此外,即便国内粮食不足,组织粮食生产还来得及。粮食生产比较快,比如稻谷生产只要四个月左右,春小麦才三个多月。现在部署粮食生产,完全来得及。
三是减少浪费。有人不是担心粮食供应不足吗?如果真供应不足,那是粮食被浪费掉了。有资料显示,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达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另有数据显示,粮食经济很多环节都存在浪费,包括生产、流通、消费各个方面,浪费率约在28%-30%之间。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我国2019年粮食产量为6.64亿吨,按浪费30%算,浪费的粮食接近2亿吨。据商务部介绍,我国口粮年均消费量为2亿多吨,也就是说,浪费的粮食都够我们吃一年了。
国家管粮食足量生产和稳定供应,我们管不传谣不抢购不浪费,如此粮食安全就有了双保险,无须担心没饭吃了,也不用担心粮食价格高,吃不起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