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湖南师范大学机关党委! 今天是: 湖南师范大学首页

主题教育

主题教育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主题教育 > 正文

【红网】梁勇:涵养为民情怀 践行初心使命

发布人:日期:2019-11-11 08:36浏览数: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在共产党人心中拥有至高的位置。

 

当前,“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深入开展。“矢志为民服务”是主题教育重要的目标。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需要我们每个共产党员自觉涵养为民情怀,成为有温度的共产党人。

 

为民情怀是对人民的无私大爱


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是超越功利、对人民无私的大爱,这是一种博大的胸怀,一种深沉的情感,一种恒久的热度。这种大爱超越血缘,超越亲疏,超越功利,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道德良知和党的性质所决定的政治自觉。

 

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是心怀苍生的天下情怀。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执政党,始终以天下为己任,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至高的位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关注关切着全体人民的利益和福祉,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是念兹在兹的忧民情怀。《共产党宣言》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为了“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关切的目光聚焦在困难群众身上,千方百计“不断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部分群众在就业、子女教育、就医、住房等方面还面临一些困难,不断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求“我们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

 

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是不负人民的担当情怀。能否为民担当,是检验为民情怀的试金石。真正为民担当,才能打通改革发展实践的中梗阻,把矢志为民服务落到实处。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道路是极不平坦的,面临着各种艰难险阻和国内国际的突出矛盾问题的挑战,中国共产党直面矛盾,无惧风险,敢于大刀阔斧革除沉疴流弊,敢于刀口向内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取得了彪炳史册的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

 

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是我将无我的奉献情怀。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里写着“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意大利议长菲科时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温暖坚定、真情流露的深情语句,饱含着为人民、为民族、为国家无私奉献的深厚情怀,打动和激励了无数中国人。立党以来,为了心中的理想信念,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奉献到底。今天,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的私利,没有什么不可以抛弃,因为,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底色。

 

涵养为民情怀是践行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


涵养为民情怀,是践行党的宗旨和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的工作岗位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如果我们不能保持对人民深沉而纯粹的大爱,就无法保持工作热度和保证工作质量,容易陷入“庸常的恶”中。

 

一个人在某一个岗位呆久了,难免产生职业麻木感。因职业麻木而导致工作上消极应付、得过且过,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庸常的恶。我们经常看到一些部门为民服务时,总是以各种借口扯皮推诿,刁难办事者,换句话说,某些看起来的照章办事,其实并不走心,对被管理被服务对象而言,是一种伤害,是庸常的恶。

 

一个人缺少为民情怀,在为民服务时,就难以做到满腔热情、务实清廉,必然会导致庸常的恶产生。因为这样的人,心里没有人民的冷暖疾苦,他们关注的只是自己的利益得失。

 

共产党员涵养人民情怀,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每位党员要涵养为民情怀,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标对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无私奉献情怀,怀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引领全党与人民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深厚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体验群众疾苦中萌生为民情怀,在地方治理实践中增进为民情怀,在革命家风传承中升华为民情怀,在担当崇高使命中彰显为民情怀,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每位党员学习的。

 

二是要纠正认识偏差。党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高度统一,但绝不意味着我们在党的工作岗位上,所作所为就一定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就一定是为民服务。曾经有党员干部将党性和人民性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在记者采访时,质疑记者“你到底是为群众说话还是为党说话”。有的党员干部不是“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干事的出发点是为了个人政绩和部门私利,对群众的正当诉求、合法利益视而不见。有的党员干部在为民服务的问题上,勇于担当不够,推动改革不力,甚至当改革可能导致个人、部门利益受损时,就消极作为,阻碍改革深入。当群众合理诉求解决起来比较难时,就扯皮推诿,没有下文。

 

三是要改进为民行动。作为党员干部,要涵养和铸就真诚而深厚的为民情怀,就要改进行动,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勇于担当、甘于奉献,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各级干部只有心系群众,为民造福,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为民增添更多福祉上来,把为民造福的事情办好办实,永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才能赢得更多群众的点赞和认可。党员干部的工作阵地不只在办公桌前、会议室里,还在密切联系基层群众中,在深入调查研究中,在解决民生问题中。尤其是在主题教育中,要瞄准那些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一个一个解决,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而更好地践行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来源:红网

作者:梁勇

编辑:陈乘

 

原文链接:https://moment.rednet.cn/content/2019/11/09/6193781.html


上一条:【人民日报】粟用湘:伟大的成就来自艰苦奋斗

下一条:【红网】梁勇:大智治制,中国之智成就“中国之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