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9年7月,教育部围绕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落实,作出了制度上的安排和保障。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2020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积极稳妥推行高考综合改革。
长期以来,受人才评价和选拔机制影响,“五育”中重德智、弱体育、轻美劳现象较为突出。要改变这一状况,应聚焦高考综合改革,充分发挥“高考指挥棒”作用,引导“五育”齐头并进。
探索体育成绩进高考:让弱化的体育回归
早在1917年,毛泽东同志就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体育之研究》,提出体育具有“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四大功用。近年来,体育进中考已在全国形成广泛共识,但高考中是否纳入体育成绩,各方面一直比较谨慎。
探索体育成绩纳入高考评价体系,需要合理的制度支持、可靠的方案设计,更需要高校制定行之有效的录取评价标准。基于此,在制度层面,建议将体育高考列为每一位考生的参考科目,报考体育类专业考生成绩纳入高考总分,其他考生以分数、等级或者合格与否来体现;在具体实施上,由于考生众多,体育专项测试环节复杂、标准不一,建议各省(市区)因地制宜确定测试方式、内容和标准;高校可根据各专业特点提出对考生体育学科的具体要求——通过上述改革,体育可望在“五育并举”中回归应有地位,切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艺考不“易”考:让异化的美育回归
艺术教育是中小学阶段美育的重要载体。但近年来艺术教育出现了异化倾向,比如艺术类考生比例持续居高不下、艺术类考生长期完全脱离高中课堂、艺术类专业的学习和培训费用几近天价等。对此,教育主管部门纷纷出台举措,如提高艺术类专业文化成绩要求、压缩特殊类型考试优惠分值、规范院校组织校考等,意在表明艺考不是容易的“易”考,更不是利益输送的“益”考。
鉴于此,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艺术类专业高考文化成绩要求。此举不仅能倒逼学生回归课堂,还可以让一些被动选择的学生理性放弃自己并不感兴趣的艺术专业。
二是要进一步打破“潜规则”、斩断“利益链”,消除权力寻租空间。教育主管部门应拿出整治中小学教师参与课外补习的决心,用刚性制度整治“灰色地带”;有关高等院校应主动规避廉政风险;中学相关利益团体应从与校外培训机构的纠葛中抽身而出;家长、考生也要形成共识,不推波助澜、助纣为虐。
三是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艺术类人才选拔机制。建议改进选拔方式、考核形式、考核内容,可考虑利用发达的信息技术让考生参加一次全面测试,并集纳其高中阶段综合评价信息,供高校调取采用。
劳动最光荣:让劳动教育不再边缘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但事实上,劳动教育因为没课程、不考试、不评价,日益被边缘化了。
劳动教育要在培养中体现。2019年,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应通过强化课程设计尤其是劳作体验,使劳动教育真正进大纲、进课表、进课堂,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能力和劳动精神。
劳动教育要在考核中体现。《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提出高考命题要充分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当年高考“全国I卷”的作文题,就是要求写一篇倡议“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演讲稿。不仅仅是作文,其他科目、题型都可与劳动教育元素有机结合起来。
劳动教育要在评价中体现。基本劳动技能、劳动经历、有关劳动的观点等应纳入学生评价体系;高校对考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使用应突出劳动教育的比重。如此,劳动教育才能得到真正重视和普遍认可。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原文链接:http://hnrb.voc.com.cn/hnrb_epaper/html/2020-02/07/content_1438143.htm?div=-1